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温岭:数字"慧眼"让监督更有"数" | ||||||
|
||||||
“经大数据碰撞,你们镇农办工作人员钱某某的电话号码为温岭市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工商登记的联系电话,其可能存在经商办企业的问题,请尽快核查。”近日,温岭市温峤镇纪委对收到的红色预警信息开展调查,发现该公职人员不仅存在经商办企业的行为,而且还利用职务便利向部分村社推销苗木,最终钱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被追回经济损失9万多元。 推动数字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温岭市纪委监委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监督手段,梳理过往案例,查摆权力脱管环节,找准“小切口”推动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加快数据归集和数据碰撞节奏,持续放大数据“乘数效应”,及时发现传统监督手段难以发现的问题,助力高质量研判决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据日常监督需求自定义创建监督模型,进而快速实现数据碰撞,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线索,是温岭市纪委监委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业务的一项积极探索。 “将社保缴费人员信息、缴费单位、缴费类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廉政档案中的公职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关联比对,就能精准发现公职人员在担任公职期间在非国有企业缴纳社保的情形,进而得出可能存在兼职取酬或挂证取酬的公职人员名单……”在每月会商会上,温岭市纪检监察信息网络中心工作人员陈希根据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模思路。经过商议讨论,市纪委监委通过“公职人员在担任公职期间在私营企业兼职取酬问题”数据模型,目前该模型已触发12条红色预警,其中有9条转为问题线索,相关案件正在查处中。 去年以来,温岭市纪委监委共有19个新建监督模型通过省纪委审核,主动发现红色预警374条,转问题线索172条,立案37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6.6万元。其中“学校食堂采购高端食材且采购量异常”监督模型被省纪委监委列为集中整治大数据监督优秀模型。 预警是信号,纠治是关键。除了强化人人建模、人人用模的大数据监督理念外,该市纪委监委还将大数据监督的落脚点放在“改”和“治”的环节,探索建立“个案整改——专项治理——建章立制”的闭环整改模式,将严肃查处、警示提醒、促进治理有机统一起来,做深做实大数据监督“后半篇文章”。 “近期我组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发现,你单位存在学校食堂采购不规范、对学生餐费监管不力等问题,特向你单位提出如下监察建议……”不久前,温岭市纪委监委第四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向某学校发出一份监察建议书。 该派驻纪检监察组借助“学校食堂采购高端食材且采购量异常”监督模型,通过对全市各学校采购食材名称、单价、数量、总价、日期和供应商等数据的归集筛选,发现部分学校存在侵占学生餐费等问题。针对案件反映出的制度漏洞、监管缺失、机制障碍,工作人员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出台《温岭市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强化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我们将持续拓展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用好大数据监督这把‘利剑’,在增强问题线索发现能力、提高腐败问题查处效率等方面再探索、再精进,以高水平的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服务保障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温岭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