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风园地
清廉广角 | 传承红色血脉 奋书发展新篇
发布日期:2021-10-30 15:08 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有一个地方,溪声如琴,空谷传音,古老的故事流传千年;有一个地方,红星闪耀,誓言铮铮,初心从这里出发;有一个地方,石级挂壁,天门渠清,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递。这里,是三门县芹溪村;这里,是临三工委纪念地;这里,是江南红旗渠。

1.jpg

三门县亭旁镇芹溪村

  芹溪村地处三门与临海交界处,同许许多多浙东沿海的村落一样,芹溪依山而建,傍水而居,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悠悠时光,从历史中缓缓流到跟前。

  1940年5月,中共亭旁区委在芹溪村建立党支部,芹溪村成为该县最早建立村党支部的村庄之一,卢贤楼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8名。抗战时期,芹溪人在共产党员包珠凤等人的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负责宣传抗日救亡、党员发展、上级指示传达学习以及会议召集等工作。之后,芹溪人充分利用芹溪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区条件,参与组建了“三五支队”,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前夕,临海、三门两县的县委(临三工委)选择芹溪作为县委驻地,时称“三门的西柏坡”,指挥着当时的人民武装力量——“铁流支队”、“火花中队”等队伍,参加了“解放大田”、“解放亭旁”等战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芹溪村中有四名党员直接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名党员在战争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5年,三门县人民政府批准芹溪为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村。

2.jpg

中共临三工委旧址内景

  薪火相传,芹溪人身上永远流淌着“红色基因”。在建设时期,芹溪人继续发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再书新篇。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防洪和蓄水灌溉问题,芹溪村举全村之力,历时五年,徒步6600多公里,以火烧石、人工锤凿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垒筑出长1520米、集雨面积5.83平方公里的“江南红旗渠”;之后,又引渠水建立天门水电站,自1981年连网发电以来,天门水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多万元。芹溪人民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孕育了芹溪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江南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跨入新时代,团结的芹溪人民再次发扬“江南红旗渠”精神,在村班子的带领下,以红色文化为魂,以芹溪溪流为脉,乘着“建党百年”的东风,加快建设浙江红色火种传承地,发展生态友好型乡村旅游,带动村庄经济新发展,实现村民、村集体收入新增长。

3.jpg

芹溪村建设浙江红色火种传承地

  2020年9月,芹溪村借美丽乡村整治契机,在原有江南红旗渠基础上新增彩绘,将芹溪村建设红旗渠的历史元素描绘于步道之上,形成了一条色彩绚丽的网红登山步道。

4.jpg

“江南红渠塘”登山步道

  2020年初,芹溪村精心修建临三工委旧址,还原建筑历史风貌,缅怀先辈红色情怀,传承红色精神,凸显红色灵魂。修建游步道,植红枫、乌桕、杏树等彩叶林,改造部分山体林相,打造“芹溪锦绣谷”。

5.jpg

修葺后的中共临三工委旧址

  自芹溪村开展“传承地”建设以来,“天门瀑布”、“中共临三工委旧址”“红旗渠步道”等核心区建设已初步成型,村集体累计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依托红色资源的旅游收入成为芹溪村集体增收的新生动能。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