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报:黄岩第一纪工委廉政谈话成常态抓早抓小筑牢防线 | ||||||
|
||||||
“经过此次谈话,我才体会到,其实违法离我们并不遥远,说不定一不留神就陷进去了。”近日,一位接受过黄岩第一纪工委廉政约谈的干部这样说。 今年以来,黄岩第一纪工委坚持抓早抓小,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从“盯违法”转向“盯违纪”,使廉政谈话、廉政约谈、诫勉谈话等多层次的谈话机制成为监督提醒的新常态。 据悉,廉政约谈主要发挥“拽衣袖”的作用,对于出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提醒早干预,以杜绝“温水煮青蛙”的现象,而诫勉谈话则是为“有恙”干部“诊脉”看病,主要对有群众反映或已出现轻微违纪行为,但尚不构成纪律处分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批评,帮助其分析错误产生原因,找出纠正办法。 今年年初,黄岩卫生系统一基层站所班子成员接受了下属科室自行组织的年夜饭宴请,尽管是科室人员自掏腰包,不存在公款吃喝,但是因违反了“酒局”问题的相关规定,班子成员全部被诫勉谈话。“主要还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理解不够深刻,以为不是公款吃喝就不违反纪律。”接受谈话时,班子成员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上述问题。 贪廉一念之间,荣辱一瞬之变。“要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真正让纪律严起来,立起来,让纪律成为法律外围的又一道防火墙。”黄岩第一纪工委书记陈忠说,“通过廉政谈话机制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提醒,红红脸、出出汗,能够让他们知耻知止,心存敬畏。” 同时,诫勉谈话和廉政约谈都是带有警示性质的谈话,而廉政谈话则相对中性。今年以来,黄岩第一纪工委将廉政谈话的重点放在校长和医院院长身上,其中不少是新提任干部。未履新,先谈话,类似的廉政谈话已渐成常态。 “有点类似于打预防针。”一名校长在廉政谈话后说。打预防针,就是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主动防范。以谈明责,廉政谈话将落实主体责任作为谈话的重点,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针对性、时效性。针对个别学校长期私设小金库问题,廉政谈话将其作为提醒的重点,提醒校长有则主动改之,无则加勉,谈话之后一律“签字背书”,以表明对谈话内容的负责。 据统计,今年以来黄岩区第一纪工委开展廉政谈话11人次,廉政约谈2人次,诫勉谈话8人次,突出了监督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患”,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加大了反腐败工作力度。 |
||||||
|